实践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为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同时结合《关于进一步推进城市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绿动青城”项目实践组特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序言
目前中国的垃圾产量巨大且垃圾分类基础设施不完善,社会公众的分类意识欠缺,垃圾利用率低。为积极响应国家垃圾分类的相关政策,共同构建美好环境,会计学院辅导员杜先颖老师带领11位会计学院同学组成“绿动青城——垃圾分类与资源循环利用的实践应用”暑期实践团队,以宣讲与普及垃圾分类知识为主线,在杨柳青柳轩苑社区、杨柳青石家大院景点等地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走进社区
在杨柳青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绿动青城——垃圾分类与资源循环利用的实践应用”实践团队走进柳轩苑社区居委会,为社区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宣传。本次宣传过程乐趣横生,实践团队将垃圾分类知识及宣传口号融入经过精心排练的三句半、相声、小品等深受居民们喜爱的表演形式中。
主持人严谨而不失趣味的讲述与团队成员们绘声绘色的表演相互交织,既为居民们带来了欢声笑语,又能以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宣讲垃圾分类相对枯燥乏味的知识。在普及知识的同时,增长同学们的才干,增强同学们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达到本次团队实践的目的。
在“三句半”环节中,团队成员们先声夺人,用社区居民熟悉的天津口音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用朗朗上口的语句详细说明垃圾分类前后生活环境的变化,通过对比的方式让大家了解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为团队的“社区行”开了好头。在“相声”和“小品”环节中,经过辛勤排练的团队成员们配合默契,寓教于乐,着重强调了国家和家庭两个不同层面。诙谐幽默的表演使台下观众掌声不断,也让居民从多角度理解了垃圾分类政策的实施。
本次宣传活动结束后,居民们自发在团队宣传横幅上签字写下寄语,表明自己对垃圾分类的支持与担当。社区居民彭阿姨表示自己与家人非常关注国家政策,特别是垃圾分类这种与每位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动态,“学到了不少东西,以后也会更加注重垃圾分类,希望大学生团队继续努力,号召更多年轻人参与进来”。
走进景区&商店
为了倡导游客出行在外也要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活动,促进天津垃圾分类宣传工作的进一步提升,提高市民游客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参与度,实践组同学走进石家大院景区,对景区垃圾分类情况进行走访和调研考察,普及垃圾分类相关知识。
石家大院位于千年古镇杨柳青中心,京杭大运河流经天津的南运河岸边。它始建于1875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建筑结构独特,砖木石雕精美,有着“华北第一宅”之称。
活动现场,实践组成员向景区的游客和工作人员发放垃圾分类调查问卷,邀请他们进行填写,并在活动横幅上签名留念。同时为其介绍垃圾分类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以及讲解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对于环境保护的意义。众多市民游客停下脚步,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仔细聆听实践组成员的垃圾分类科普,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并对此活动表示支持和赞扬。
市民李先生在听过实践组成员的讲解后表示:“政府应加强对垃圾分类的宣传和监督,提高全民素质和民众意识。同时我们每个人都应身体力行,在生活中好好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切实执行垃圾分类活动。如果人人如此,我们的生活环境将越来越美好。”
此外,“绿动青城”实践组还走进杨柳青古镇商铺,向商铺店主了解其进行垃圾分类的相关情况,为他们分发垃圾分类宣传资料并普及知识,使广大店主认识到减少垃圾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实践总结
通过对本次活动调研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大多市民都对垃圾分类有基本的了解和处理能力,支持垃圾分类政策的实施与开展:但是多数人对于垃圾的具体分类并不十分清楚,缺乏相应知识,所以还不能很好地放置垃圾。同时对于垃圾分类实施的困难环节,许多人表示居民素质和分类意识是主要问题。
此次会计学院“绿动青城”实践组暑期“三下乡”活动在组员的团结互助和群众的积极配合中落下帷幕。经过一系列的走访、展示 、宣讲、调研考察等实践活动,有效的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帮助他们多层次、全方位的了解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增强其重视程度。实践组成员也在活动过程中收获颇丰,很好的锻炼了自己语言表达、沟通交流等能力,强化自身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与体会。“真正检验我们对环境贡献的,不是言辞,而是行动。”只有每个人都不断培养自己的环保意识,并切实投入到行动当中,垃圾分类,从自身做起,才能“绿动美丽天津,共建文明青城”。